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 >> 统计分析 >> 正文
临沂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后续生产面临下行压力
2016-12-05 15:08  

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呈现低开高走逐步趋稳的态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提升。预计后两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将延续三季度的平稳增长趋势。同时,工业仍面临外部市场需求不振和部分原材料及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工业运营利润空间缩小的不利因素,工业发展的下行压力较大。

一、前十个月工业运行情况和特点

(一)工业生产运行趋稳,运行质量提高。从近两年生产运行轨迹看,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已走出低速增长的区间,迈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工业增加值由去年的全省末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六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有望比去年提高了1个点以上。从今年看,工业增加值呈逐月上升趋势,前三季度分别比二季度、一季度加快2.4和0.6个百分点,四季度的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生产总值967.7亿元,增长5.2%。虽比上月减缓3.8百分点,但仍高于前三季度平均增幅0.4个百分点;1-10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652.6亿元,同比增长4.8%,较上月有所提高;累计实现增加值1500.3亿元,同比增长7.5%,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1.4和0.7个百分点。从利税情况看,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18.8亿元,增长1.2%,其中利润总额414.9亿元,增长0.7%,比上半年快0.6个百分点,比三季度加快0.13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看,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速由上年1季度的增长2.8%逐步回落至全年下降4.5%后,今年自8月份出现正增长后逐步提升到目前的0.7%。企业运营成本降低,效益向好。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是87.62%,比去年同期减少了0.1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额减少。1-10月,全市404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62户,亏损面4%,虽比去年同期扩大0.4个百分点,但亏损企业仅亏损16.1亿元,同比减亏7.4亿元,亏损额下降了31.5%。

(2015年至今各月工业增加累计增幅趋势图)

(二)行业增长面平稳、企业增长面扩大。全市列入统计的195种工业主要产品中,110种产品产量呈增长态势,c产量增长面为56.4%。从主要产品增幅看,超过100%、50%、30%、10%的产品分别有12个、11个、15个和31个,其中,同比增幅较高的产品主要有:金属切削工具6355万件,增长185%、橡胶轮胎3266.7万条,增长122.3%、改装汽车591辆,增长39.7%。1-10月,全市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累计产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到70.3%,与去年持平。产值总量100亿元以上的20个重点行业中,有15个实现增长,其中,汽车配件制造(增长46.5%)、黑色金属冶炼(增长20.5%)、橡胶制造(增长20.8%)、电力生产和供应(增长14.5%)4大行业累计增幅超过10%。1-10月份,全市有2656家企业同比实现增长,较上月增加15家,企业增长面为65.6%,环比提高0.3个百分点,累计完成产值6607亿元,同比增长25.8%,同比净增产值1354亿元,拉动全市增长16.4个点,全市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基本面没变,预计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将达6家,比去年增加一家。

(三)六大因素支撑工业增长。一是产销衔接情况良好。1-10月份累计产品销售率98.6%,较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37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累计产销率高于全市,有22个行业提高幅度高于全市,石油炼焦、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7个行业大类产销率提高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二是整治企业生产上升。目前大多纳入整治的的企业已陆续恢复产能,累计完成产值447.5亿元,增长10.7%,高于全市5.9个点,较去年净增产值43.4亿元,拉动全市增长0.5个点。三是亿元企业群体对工业增长的拉动力强。1-10月份,累计产值过亿元企业发展至2073家,累计完成产值787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1%,增长12.5%,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增幅7.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10.6个点。四是新纳入企业拉动效应大。1-10月份,全市年初新入库的327家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55.8亿元,同比净增产值227亿元,增长176.2%,增速环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拉动效应较上月提高0.1个点。累计产值在1-10亿元之间企业达77家,较上月增加了6家。五是部分县区工业生产大幅提升,对促进全市工业生产稳增长的贡献趋强。10月份,有四个县区继续保持双位数的稳增长势头,对支撑全市工业稳定运行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受大气治理和矿产治理整治影响生产较大的罗庄、沂南、沂水、费县等县区,已逐步走出低谷,当月产值增速环比加快。六是工业产品出口形势较为平稳。1-10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226.5亿元,增长1.3%,从行业大类看,累计出口交货值过亿元的有18个行业中有5个实现增长,其中橡胶制品、医药制造、皮毛织品加工三个行业累计增幅超过10%,分别为297%、16.9%、16.5%。

二、转型发展更加有效

(一)装备、新兴、高技术制造工业发展加快。装备制造业生产增幅提速。1-10月,我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471.1亿元,增长9.5%,增幅环比提高0.8个百分点,增幅快于全市平均4.7个点,拉动全市增长1.5个点,拉动效应较上月提高0.1个点,产值占全市的比重为17%,分别比去年同期、去年全年提高1.2、1.3个百分点。新兴行业发展加快。1-10月,四新一高行业累计完成产值1567.5亿元,增长12%,增速环比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7.2个点,拉动全市增长2个点。其中,总量较大、增幅较高的医药健康、新材料和先进装备行业累计分别完成产值392.2亿元、237.1亿元、763.5亿元,分别增长4.7%、1.4%、20.3%,拉动全市增长0.2、1.6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占比提升。 高技术制造业主要涉及医药、医疗器械、电子信息、计算机设备制造等六个大类。1-10月份,全市161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470亿元,同比增长5.9%,净增产值17.5亿元,拉动全市增长0.2个百分点,累计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4%,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二)主导行业“六升两降”。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对支撑工业发展的“稳定器”作用强。1-10月,累计完成产值6874.6亿元,同比增长5.7%,拉动全市增长4.3个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4.1%。分产业看,机械产业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投资量加大和农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工程机械市场回暖迹象略有显现,农机制造保持较快增长,拉动机械产业生产增长提升。1-10月累计产值1085.6亿元,增长11.3%,比前三季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1.3个点。木业经过退城入园、能源替换、拓展市场、推进研发高中档新产品,使木业发展由过去的初级胶合板加工向当前的高中档木地板和中高档家具及装修产品的转变生产,木业产业走向了向整合、高端、产业链延伸互补的好快发展。1-10月木业产业累计产值988.3亿元,增长6.5%,拉动全市工业0.7个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5.2%。化工产业产值回升,实现平稳发展,1-10月份累计完成产值858.6亿元,增长8.4%,增幅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0.8个点,贡献率16.8%。医药产业,受医保改革、药品招标、品种限量等医改政策的影响,企业面临药价下降,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压缩的困境,短期内仍将继续。1-10月累计完成产值352.6亿元,增长3.5%。如罗欣医药累计产值下降0.1%;山松生物仅增长2.1%。冶金产业,受产品价格上涨和产量扩大等因素综合影响,产值保持了较快的增幅,1-10月累计产值955.6亿元,增长15.8%,拉动全市1.5个点。食品产业进入金九银十的产销旺季,实现平稳增长。1-10月累计产值1731.8亿元,增长2.6%,较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0.5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产业,服装产业因需求不足、竞争加剧、盈利薄,用工成本上升等原因,影响纺织服装生产整体下降,但受纺织业生产形势向好的拉动,使纺织服装业生产降幅收窄。1-10月累计产值308.5亿元,下降2.6%,比上半年收窄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6.1个百分点。建材产业:受房地产不景气、行业调控及去产能等影响,随着建材产品价格提升,建材产业生产降幅收窄。1-10月建材产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593.7亿元,同比下降6.6%,较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

三大新兴产业发展平稳。1-10月份,全市三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产值411.8亿元,增长3.9%,比1-8月提高0.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0.2个百分点。新材料、新信息、新能源产业累计分别完成产值91.3亿元、237.1亿元、83.4亿元,增幅分别为18.6%、1.4%、4.8%。

三、当前工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生产面临下行。一是工业产值增幅减缓。从今年季度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增速运行趋势看,一季度平均下降4.3%,二季度受去年基数小和部分治理企业实现恢复生产的影响,增幅上扬,平均增长9.5%,进入三季度平均增长7%,比二季度平均减小了2.5个百分点,迈入四季度的10月份仅增长5.2%,分别比二、三季度平均增幅减缓4.3和1.8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用电量幅放缓。10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比1-9月份增速减缓了2.9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市累计工业用电量达到1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比前三季度增幅减缓0.3个百分点。

(二)部分行业增长乏力。受高基数、宏观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等多因素影响,部分行业下行压力加大。1-10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业大幅下降,累计产值同比下降26.4%,降幅虽较1-8月收窄2个百分点,但回落幅度依然较大,拉低全市增速4.1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速低缓。1-10月,农副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731.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1%,是我市37个行业中最大的产业,对稳定工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10月份其产值仅增长2.5%,增速比全市平均增速仍低2.3个百分点,影响全市工业整体增幅减缓了1.6个百分点。 (三)规上产值增幅后劲乏力。1-10月,全市404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8652.6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新上规模工业327家企业总计实现产值355.8亿元,仅占全市的4.1%,但在5.2%的增长率中贡献了2.7个百分点,扣除新上规企业,其余存量规上企业产值仅增2.5%。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两个月低基数效应将逐步消退,支撑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力道减弱。 (四)新动力体量尚小,增长后劲仍显不足。当前新的增长点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形势良好,但总体上这些新兴产业体量小、规模小,短期内难以弥补建材、金属矿采选业等占比高、增速回落的传统工业行业的影响。特别是从工业投资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技改投资有所回落.1-10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464.9亿元,下降10.4%,低于同期工业投资增速31.3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完成916.3亿元,增长10.7%,低于同期工业投资增幅10.2个百分点,比1-9月回落2.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四、对全年工业形势判断及确保稳增长的建议

2016年全市工业经济形势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市场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不强,企业三项费用增(1-10月三项费用增长5.2%,高于同期收入1.7个点),加之去库存、产能过剩等影响,工业经济加快增长的条件还不够充分,存在稳增长的压力。后续两月,随着工业各项政策的不断发力,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具有有利条件,特别是“二次创业”及《临沂市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的有序推进,工业经济将延续平稳趋势,但随着后期基数的不断攀升,能源产品价格起伏不定,工业投资与中小企业培育不能立竿见影,全市工业回升压力依旧较大,预计全年将围绕前三季度增速小幅调整。下阶段,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深挖重点企业的增长潜力,加快推进化工等行业转型步伐,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

(一)抓政策措施落实督查。进一步抓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充分施放政策效果,切实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保驾护航,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优良环境。抓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在新常态下管理和指导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切实为市场主体自主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把抓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与实施“千企千项千亿”技改工程与提高生产管理和改善生产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精简整治工作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为企业凝神聚力谋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企业更好地专注发展,使稳增长政策措施更大地发挥作用。

(二)抓督查考核和企业运行监测。一是抓督查考核。是如期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强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完成两个工业发展目标和十三五规划,确保工业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和“二次创业”等各项任务纳入县区和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市委大督查组继续强化对县区和部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新建企业开工生产的督促落实,进一步加大对后两个月工业经济运行的督到力度,增强各级完成全年目标的责任心和信心。二是抓好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运行监测,做好分类指导与服务,避免大起大落,推动行业协同发展。关注高技术、四新一高、先进装备制造等快速增长的新兴行业的运行情况,同时注意绿色食品、先进机械、高端木业、绿色化工和冶金、等主导优势行业的发展状况,加强运行调度,及时做好监测预警。把抓运行监测与排忧解难结合起来,努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在生产要素配给、政策支持、市场销售平台搭建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避免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生产增速在当前的基础上出现大幅波动。

(三)抓“小升规”培育,壮大规上企业规模。按照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工作要求,涉工部门及各级要通力合作,依据前十个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摸清小升规企业名录范围,明确培育目标,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继续落实“小升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提升发展环境,引导企业主动上规升级。高度重视并做好年底前的新增企业入库工作,及时引导和鼓励新建投产企业入库,着力抓好规下升规上企业的摸底和培育工作,不断地为全市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抓新增长点培育。当前,我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尽管汽车产业、医药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新兴行业增势喜人,但其占工业的比重较低,且面临价格不稳、新产品研发较缓、部分传统支柱行业受宏观调控等不利因素冲击较大,工业运行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对较少。为此应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招引行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改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推进新兴行业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优势更优,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