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 >> 统计公报 >> 正文
2014年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1-27 00:00  

  2014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 “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扎实工作,积极作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核,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69.8亿元,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0.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648.9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1580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9.5:46.2:44.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435.2万吨,亩产424.5公斤,均与去年基本持平。农业增加值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3.7%;林业增加值13.7亿元,增长7.9%;牧业增加值57.7亿元,增长3.1%;渔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9.1%。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新造林34.9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7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5%。
  牧渔业发展良好。全年生猪出栏617万头,增长0.1%;家禽出栏1.6亿只,同比下降9.9%;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44.1万吨、4.2万吨和3.1万吨,增长1.1%、1.1%和1.8%;奶类产量10.8万吨,同比增长2.9%。水产品产量14.9万吨,增长0.1%。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建优质农产品产业园区65个,新增种植业基地面积27.4万亩,新培育品牌84个,新认证“三品一标”110个,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全市共有工商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1.5万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3家,市级438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已有228万户完成合同签订,占应确权总户数的82%;223万户完成颁证工作,占应确权总户数的90%。生态循环农业取得显著成效,新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站105处、新增沼气用户2.1万户,沼气数量与产气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工业用电281.7亿千瓦时,增长5.2%。“10+6”产业中涉及工业的企业391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9775.2亿元,增长17%。七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产值8721亿元,五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054.2亿元,分别增长16.6%和20.1%。产值过亿元企业2348家,完成产值9234.1亿元,增长18.4%,户均产值3.9亿元;“1531”骨干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19.8亿元,增长14.3%;全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2335家,同比增加221家。临港经济实现总产值138.9亿元,增长30%,高于全市14.7个百分点。矿产加工企业完成产值1222.7亿元,增长12.2%。重点调度的195种产品中有116种同比保持增长。人造板产量2033.9万立方米,增长7.8%;钢材产量798.3万吨,增长12.1%;鲜、冷藏肉产量241.4万吨,增长1.6%;金属切削机床产量5040台,增长32.1%;水泥产量1963.5万吨,增长7.4%;挖掘、铲土运输机械产量3.6万台,下降15.6%;布产量7.1亿米,增长2.2%;电动自行车产量94.1万辆,下降0.8%;化学农药原药产量3.1万吨,增长78.4%。
  工业效益增势稳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21.9亿元,增长16.1%;实现利润530.4亿元,增长10%;利税813.3亿元,增长11.4%。1941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增加171家;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71家,增加 15 家。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全市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7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0.8亿元,增长21.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41.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42.7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6亿元,增长16.2%。投资结构趋于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7.9亿元,下降1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15.4亿元,增长17.8%,其中工业投资1477.4亿元,增长16.3%,工业技改投资完成880.7亿元,增长25.3%,占工业投资的59.6%,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82.6亿元,增长15.2%。计划投资过亿元以上项目1373个,完成投资额2154.3亿元,增长11.8%,其中,新开工过亿元项目 908个,完成投资额1642.3亿元,增长1.9%。计划投资过10亿元以上项目70个,完成投资额385.2亿元,下降4.7%。“10+6”产业完成投资2473.9亿元,增长1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36.8亿元,增长13.1%,占工业投资的49.9%。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97.8亿元,增长75.1%,占工业投资的6.6%,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317.9亿元,增长16.4%。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542亿元,增长21.1%,同比回落 0.8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70.9亿元,增长23.4%。商品房销售面积906.1万平方米,增长0.6%;销售额368.1亿元,增长4.3%。
  四、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4亿元,增长12.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零售额1869.7亿元,增长13.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8.7亿元,增长9.6%。1178家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1230.3亿元,增长16.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1.3%。传统消费品持续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中,食品、服装、石油及制品、汽车、家电类商品分别增长13.4%、24.7%、4.4%、17.6%和16.2%。
  商品交易市场形势良好。临沂商城101个专业市场交易额达到2687.4亿元,增长28.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升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7%。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7.9亿美元,增长14.4%,其中,出口额56.9亿美元,增长22.9%;进口额51亿美元,增长6.3%。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4个,实际到账外资3.4亿美元,增长10.2%。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和对外劳务合作合同22 份,外派劳务2551人,增长4.8%。
  五、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总产值9147.2亿元,增长16.3%。全市民间投资2533.2亿元,增长13.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9.6%。年末实有私营企业6.6万家,增长61.5%,注册资金2058.3亿元,增长53.2%;个体工商户30.9万户,注册资金160.9亿元,增长21.5%。
  招商引资形势良好。全市共引建市外招商项目476个,到位市外资金480.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1.3%,增长21.5%。亿元以上招商项目412个,实际到位45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4%和22.5%,分别占引进总量的86.6%和95.7%。在建5亿元以上项目153个,到位297.9亿元,占62%;10亿元以上项目86个,到位203亿元,占42.3%。
  六、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公共财政收入251亿元,增长16.2%。其中,税收收入217.3亿元,增长17.9%,占公共财政收入的86.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从四大税种看,增值税增长5%,营业税增长22.9%,企业所得税增长14.9%,个人所得税增长27.6%。公共财政支出455.1亿元,增长12.2%。其中,民生支出297.9亿元,增长12.2%,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5.5%。
  国地税收入完成393.5亿元,增长13.3%。其中,国税收入195.6亿元,增长9%;地税收入197.9亿元,增长17.8%。
  金融业形势良好。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225.3亿元,比年初增加539.7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583.8亿元,比年初增加333.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92.6亿元,比年初增加5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35.1亿元,比年初增加214.4亿元;中长期贷款1092.3亿元,比年初增加275.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为70.8%。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23.7亿元,增长15.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0.2亿元,增长24.7%;人身险保费收入73.5亿元,增长9.4%。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0.7亿元,增长20.5%,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25.3亿元,增长31.2%;人身险业务赔付15.4亿元,增长6.3%。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52所,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市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0.31亿元,惠及学生116.6万人。全市全年招收小学新生17.2万人,初中生10.6万人,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8个县(区)通过国家、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全市中职教育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2所职业院校通过国家中职示范建设项目验收,8所学校23个专业点获准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全市中职学校招生数达到2.7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10.5万人。临沂一中北校区、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国家示范项目建成使用。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599.3亿元,同比增长22.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5.9%,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共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35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9家,国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省级3家,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基地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1家,孵化面积75万平方米。
  八、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繁荣。市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0万余册,中外报纸期刊1000余种,办理读者卡7.6万余张,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馆藏文物1万余件(套),被评为国家二级馆;市群众艺术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3个、一级文化馆6个。村镇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全市157个乡镇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全市按照“一个乡村大舞台、一个村情民俗展示室、一个多功能厅、一个社区书屋、一个文化长廊”五个一的标准,建设、提升、改造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00个。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9.7亿元,增长13.5%。接待国内游客5175.4万人次,增长9.1%;国内旅游收入463.7亿元,增长13.8%。接待入境游客17.7万人次,同比下降2.5%;入境旅游(外汇)收入9754.9万美元,同比下降4.7%。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示范化建设,成功创建1处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处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实现全市52家急救站点全覆盖,一分钟派车率达到98.5%。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竞技体育取得重大历史突破,仁川亚运会取得2枚金牌、1枚银牌,创造了参加亚运会历史最好成绩;第二十三届省运会,青少年组获得金牌13枚,银牌6.5枚,铜牌15枚,优秀运动员组共获得金牌46.5枚,总计获得金牌59.5枚。成功举办中国沂河龙舟争霸赛、中国沂河国际花式摩托艇表演暨中国沂河水上摩托国内城市公开赛、横渡沂河大奖赛、首届中国沂河国际滑水公开赛、中国沂河帆板大奖赛等重点赛事活动,组织水上摩托艇市民联赛、群众性龙舟比赛、沂河垂钓比赛等30余项群众参与活动。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全市各县区均建立2个以上全民健身工程示范点,乡镇健身中心达100多处,农村及城市社区健身工程3000多个,全市人均拥有体育场地1.4平方米。
  九、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
  质量强市战略加快实施。全市新增省长质量奖和个人提名各1个;13种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4个单位被评为省服务名牌;发布2项联盟标准。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43起、死亡119人、受伤62人、经济损失1179.2万元,事故起数、受伤人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 31.6%和43.6%。
  十、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45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275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11629元,增长11.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803元,增长9.9%。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7.9和34.5平方米,分别提高0.1和0.3平方米。
  就业状况保持总体稳定。全年共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2亿元,直接扶持6173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2.2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高校毕业生当期就业率达到97%。全市共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0.3万人,创业培训1.5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2.8万人、105.7万人、56.2万人、95.5万人、53万人,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03.7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45万人,其中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14.9亿元,发放率100%。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87万人。连续10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长253元,月人均养老金达到2007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75元,比国家标准高20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救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的12万元和32万元提高到18万元和50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850元,月人均提高70元,惠及1.1万余名失业保险待遇领取人。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9.7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3万人,农村低保对象46.7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70—400元、每人每年2600元。全市拥有敬老院151处,床位3.4万张;农村五保对象2.9万人,其中,集中供养2.1万人、分散供养0.8万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200元和3000元。分别为1877名孤儿和156名社会散居“三无”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1900.8万元和96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334人次。

关闭窗口